来源:郭红梅、李小海、邓思 日期:2022-02-25 13:00 阅读量:589
郭红梅(民盟省委直属巴中总支主委、巴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小海(盟员四川千方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一爻良方健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思(民盟省委直属巴中总支办公室主任)反映,中药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药材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提高,《中药资源评估技术指导原则》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设立了中药产品在其立项、研制、上市后等阶段均应开展药材资源评估的新制度。2021年7月,国家药监局复函安徽、甘肃省药监局(药监综药管函〔2021〕367号)并抄送各省局,有条件放开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采购具备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的产地加工企业趁鲜切制的中药材。外部环境变化与趋势将改变同品种药材区域竞争格局等,全国各地形成全力推进道地药材产业发展新态势。以省内外发展道地药材产业动态看,四川352体系及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政策,为全国之先,2020年6月,泸州市组织352宣贯会,与成都中医大合作开展枳壳352体系研究建设;2020年7月,广元市组织352宣贯会,与成都中医大合作开展天麻、茯苓、僵蚕352 体系建设。三台县政府与成都中医大合作开展麦冬352体系建设。德阳市以国有+民营资本组成的平台公司,成立了352办公室,推动中江丹参352体系研究建设。泸州、广元、绵阳、德阳352体系建设和5省发布趁鲜切制药材品种目录,形成了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发力兵团作战的高水平多维度立体竞争态势,但是对于具有资源优势,但研发能力及标准体系建设较滞后的革命老区形成空前压力和严峻挑战,不利于全省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均衡发展助力中医药强省战略实施。为此建议,借鉴安徽、甘肃、山东、湖北、云南省药监局向国家药监局主动争取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切制政策支持,5省已发布趁鲜切制药材品种目录,为地方药材产业发展赋能。统筹全省道地主导药材和大宗药材(如丹参、芍药、天麻、枳壳等)同品种市场生存空间和竞争,避免全省药材产业“内卷”。
一是立足资源,精准发力全省道地药材的目标客户。《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公布了86种四川道地药材名录。中药材的销售对象主要是中药生产企业,精准定位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和中成药生产企业为目标客户。密切关注目标客户的采购需求和购买偏好,重点关注客户痛点品种、疑难品种、抽验不合格品种及中药注册须进行资源评估的品种,以本地资源匹配客户需求,精准发力目标客户,挖掘商业机会。精准制订全省统一优惠政策,招引目标客户来省共建定制药园。
二是联动发力,全力推进道地药材352体系建设。建立单品种药材352体系,推动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是中药材生产必然趋势。根据352工作方案,352首次认定流程、通过认定的川产道地药材品种备案及同一品种的非首次认定(研究资料还应体现将涉及的标准和规范与已完成备案的首家同品种进行的比对研究)规则,为避免各市丹参、芍药、川明参、天麻、枳壳等地方主导药材被其他主体抢先完成352认定和备案,或开展趁鲜切制,给地方道地药材带来竞争压力,建议尽快设立省级352工作联系市级352工作专班,对接专家资源,争取与其他地区同品种药材同步申报352认定和备案,减少与省内首家备案同品种进行比对研究的巨大投入和技术壁垒,最大限度挖掘省内道地药材资源优势。
三是整合资源,创新全省道地药材营销模式。鼓励各市在在中药材溯源试点县的基础上,整合各市药材溯源、种植、加工仓储、检验、流通及中医应用终端资源,打造全省中药溯源平台及市级链接端口,建设省市药材资源供需对接、O2O线上线下营销推广平台。筹建国有资本、中药产业链民营资本参与的平台公司,组建专业化运营团队,培育中药龙头企业,引领全省中药产业投、研、产、供、销集约化发展,降低社会成本,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做强全省道地药材产业,创造新业绩,实现中医药强省新跨越。
- 上一篇: 关于支持建设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的建议
- 下一篇: 关于支持组建川陕苏区红色干教联盟的建议